“来自星星的孩子”期待社会援手
4月2日是世界自闭症关注日,自闭症患者这个特殊群体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。
这些封闭在“自我世界”的患者,严重的连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没有,只能靠家人照顾和养活。可是当父母年老甚至离去时,自闭的孩子又将如何?这不是一个家庭面临的问题,而是1000万家庭共同的烦恼。“我们走后,孩子怎么办”的家庭之问,理应找到最佳答案。
与自闭症家庭的深切担忧相比,公共支持力度有限,无论从意识上还是行动上都与愿景有着不小的差距。一方面,社会性歧视普遍存在,使得自闭症患者和家庭遭受了一定不公正待遇。比如,相当比例的幼儿园和小学把自闭症儿童拒之门外。另一方面,对自闭症患儿的社会关怀体系也尚未建立。以某东部沿海城市为例,该市自闭症儿童已超万人,但自闭症儿童康复院仅有四五家。
2015年印发的《关于发展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的意见》规定,到2020年所有县(市、旗)应至少建有一所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,基本满足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智力、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的就业需求,但很多地方尚未落实。
据了解,在一些国家,自闭症孩子的早教干预、学龄前教育、特殊教育以及职前培训已经形成了完整链条。我国也应加快针对自闭症患儿和家庭的帮扶步伐,做好基础调查,夯实基础构建,搭建体系支撑。“为孩子的明天负责”不应成为家庭的独唱,更应成为公共责任兜底下的集体旋律。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